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5-01-12 16:55:10作者:来源: 访问量: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1229日在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何 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旱灾侵袭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团结拼搏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6亿元,同比增长9.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25%

(一)扎实推进升级增效,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工业经济继续有质量地做大总量。通过集群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以汽车零部件(特种车)产业园和农产品(食品饮料)深加工产业园为龙头的七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循环化、纺织行业的低成本高效化、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高品位精密化、化工行业的高标准精细化和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低能耗清洁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主导产业稳步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均过百亿,集群优势更加明显。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全年完成重大技术改造项目40个,转化、实施先进技术60余项,拥有专利148件,创建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14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中兴产业园、钒氮产业园、金兰工业园成为我市工业科技创新的亮点。通过优化服务推进企业成长。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中小微企业产业发展基金和企业应急互助基金,政府、金融与实体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全市新增微型企业90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立晋公司、三杰集团跻身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正天公司、新四海在四板上市。全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0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同比增长13%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稳步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建成万亩示范片25个,粮食总产28.5亿斤,继续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地位。举全市之力,有效抗击持续严重旱灾。大岗坡、石台寺抗旱电费补贴首次纳入省级财政预算。整合资金,实施易旱地区三年行动计划。投资3亿元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河道治理、规模化节水、小农水七大类工程。枣阳成功跻身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杨当镇西村、夏庄村和平林镇胡家湾村三个试点村已全部完成;投资6.68亿元实施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3个。稳步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市新流转土地14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62家,建成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3家,新增家庭农场608家,建成省级示范农场4家和省级以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9家,省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通过验收,继续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强县市地位。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达到59个,认证农产品产量突破40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突破12000元,同比增长13%,再次跑赢GDP和城镇居民收入。

现代服务业发展迈出新步伐。高标准修编《枣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汉城、玫瑰海、白水寺、白竹园寺、唐梓山、凤鸣山、无量祖师殿等重要景点建设加快推进,前湾村入围“中国传统村落”。我市被授予“中国玫瑰产业与文化示范市”和“中国最美休闲小城”称号,成功举办了“枣阳玫瑰之旅”和“‘灵秀湖北’快乐乡村游·枣阳桃花行”活动,“一城两花”旅游新品牌深入人心。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和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扎实推进,百盟商贸物流产业园一期工程投入运营,新建、改建村级综合服务社50家。“梓农淀粉”在渤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省第一个上市交易的农产品。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0亿元,同比增长13%。外贸出口突破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完成农商行组建,中信银行、中航证券入驻枣阳,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3亿元,全年累放资金120亿元。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认真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专项检查,有效维护了金融秩序稳定,枣阳继续保持“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地位。

(二)着力强化项目支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进一步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优化整合招商力量,成立了5个驻外招商分局、1个驻京招商办事处和5个产业招商办公室,打造专业高效的招商团队。全年新签约项目126个,其中单体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7个,过10亿元的6个。实际到位资金146亿元,同比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3673万美元,同比增长15%。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华电集团和华润公司,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风光互补发电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生态效益好的项目相继落户。丹阳工业园以商招商、以园区招商的模式获得成功,先后有20家企业入驻。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落实项目首席服务人、项目秘书和重大项目领导包保等制度,发挥“帮你办”作用,有力推进项目建设。泉商中荣石材循环产业园、旺坤铁路配件、博盈车桥配件等86个招商项目开工建设,华润风电场、中盛香菇加工出口、猛之牛复合肥等72个项目已建成投产,万通10万锭精纺和水溶布等40个技改扩能项目全面完成,中兴公司农产品加工等14个省、襄阳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50亿元,同比增长20%

社会领域和民生项目扎实推进。公共财力重点向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项目倾斜,向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年初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争取并实施了中央、省投资支持的社会事业项目91项,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9%。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获国家立项,初步确定我市年受水量3.55亿立方米。麻竹高速枣阳段已经试运行,城区北外环线建设已纳入议事日程,新老火车站并站方案已获得批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均衡化、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公共服务等惠民项目取得实效。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

城市承载力持续增强。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特色产业园区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城投公司融资平台的优势,累计储备土地2876亩,筹集资金支持城市发展。围绕“一街一景观”,对沿河东路、朝阳路、民主路中段、前进路、就业路、民族西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新建和配套西环一路北段、复兴大道东延、人民路南延、吴店工业园一路,完成建设东路和民主东路刷黑工程,316国道绕城公路竣工通车,城市路网系统进一步完善。大力实施“绿色城市工程”,启动实施了沙河风光带、玫瑰海景观带、尽水公园、啤酒文化广场等一批城市生态项目,高标准实施了襄阳东路、东二环等9条干道绿化,精致改造了尽水广场,完成了枣熊路游园、无量台景区入口节点、枣琚路三角绿地等8个节点游园建设和12条城区道路行道树补植,城区新增绿化面积40多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配套功能进一步升级。完成王湾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和中兴大道加气站、老城区36座公厕改造;硬化、亮化20条背街小巷,新增400多个垃圾容器、1座垃圾转运站,新建6座公厕;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积极推进。城市市容环境大整治活动有序展开,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大城管格局初步形成,“门前三包”责任制得到落实,考核奖惩兑现力度加大,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进一步优化。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启动16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建成6个;新建16个襄阳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省级宜居村庄示范村;兴隆镇深入开展整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我市被财政部、国家质监总局列为该项建设的标准化试点,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和“小三场”全面铺开。完成枣刘路、太杨路、枣蔡路、唐平路改造,启动兴资路、枣熊路大修,新修乡道42公里、通村水泥路148公里、村内道路25公里,打通农村断头路5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0座;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96户,新建户用沼气池500口和小型沼气工程20处;新建吴店镇同心供水等5处安全饮水工程,新解决2.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制订了《枣阳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三大改革任务。完成原市卫生局计生局机构人员职能整合,组建了市卫计局;吴店经济发达镇试点改革稳步推进,完成机构设置,部分管理权限已经下放到位;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15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已挂牌成立;积极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了“三证联办”、“先照后证”,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工商登记事权下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免收行政审批收费项目16项,在42家单位实行“三集中三到位”审批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着手编制全口径预算,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进,非税收入和经营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增强了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深化,形成网络动态监控机制,预算单位的管理主体责任得到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初见成效,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三公”经费压缩目标,一季度一检查通报,倒逼各预算单位节约支出,党政机关经费支出管理更加规范

其他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已经启动;公务员第三步津补贴改革调整规范工作已经完成;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稳步推进,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已挂牌并投入运营;开展市场中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整治了中介组织违法违规经营执业和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中介市场管理、监督、购买服务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完成广播电视网络整合转企改制,有线网络与广电台正式分离、并入省网;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市一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岗位设置完成率和聘用合同签订率均达100%。撤销了15个空壳单位、对50个职能严重萎缩的单位进行了整合。

(五)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积极实施充分就业发展战略,争取就业资金3500万元,新增小额担保贷款3305万元,新增创业主体7400个,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8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五项社会保险扩面1.5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缴费率达100%,按时足额落实参保人员待遇和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标政策。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70%和77%,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支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待遇8275万元。积极创建“全省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示范县市”,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五保”供养标准义务兵家庭优待标准不断提高,落实了“两参人员”“两个补齐”政策,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兑现到位。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引进紧缺性高层次人才205,新增专业技术人才870人和高技能人才665人;获国家科技项目立项3项、省科技项目立项5项,飞龙公司荣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称号。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项目55个,加强教育技术装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验收。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汉城影院正式投入运营,“帝乡大舞台·‘我们的中国梦’”文艺汇演、“书香荆楚·全民阅读”等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全年送戏下乡210场、送电影下乡6060场、送书下乡40余次。卫计工作呈现新局面。加快推进市一医院新院区建设和中医院改造,进一步完善市、镇两级“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90%。“全省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规范管理先进县市”创建工作通过验收。落实“单独”家庭二孩生育政策,积极开展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检查和新婚对象优生免费检测。重拳整治“两非”,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向好,顺利通过省计生工作考核。

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力度加大。扎实推进吴店二郎村、兴隆优良村、南城宋湾社区三个全省千村环境整治首批示范村建设,积极开展吴店省级生态镇、平林吴集村等12个省级生态村、环城王寨村等13个襄阳市级生态村创建活动,受益人口16.6万人、受益耕地27.5万亩。继续深化“绿满枣阳”行动,大力实施“绿色庭院、绿色乡村、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大工程,建设绿化示范村45个和重点生态廊道景观2条,国省县三级主干道植树58万株,乡村绿化造林4.35万亩,四旁植树300万株。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示牌,发放明白卡,确保划定的基本农田质量高、不被占用,守好“生命线”和“生态线”。贯彻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加强产业项目的环境管理和水环境的改善保护,对57家化工企业进行停产整顿,实施61个工业企业煤改气项目和18个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法治枣阳”、“平安枣阳”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全面提档升级,农村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移动警务平台和警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在6个出城卡口配套建设“电子围栏”系统,新增城区A类视频探头390个,稳步扩大中心镇区B类视频监控覆盖面,信息化破案率达93%;严厉查处邪教和非法传教活动,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了市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和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土地城建纠纷等六个专业性调解委员会,积极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等活动,实施法律援助案件713件,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300余起,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实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对19个重点行业领域实施专项整治,全市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保持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成立了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完善行政复议和应诉衔接机制,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健全执法案件审查、处罚案件审批和备案制度,强化涉企行政执法电子监察,行政执法权稳步向基层下移,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积极听取群团组织的意见建,政府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积极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六条意见和襄阳市委二十一条意见得到全面落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好解决,广大政府公职人员的思想受到了洗礼,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令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得到进一步整治,政府的公信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民防、物价、移民、邮政、通讯、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史志、档案、工会、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保密、老龄、扶贫开发、气象、机关事务、驻外机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埋头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人民,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枣部队官兵、向来枣投资创业和务工的新枣阳人,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枣阳发展的枣阳籍乡亲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还不够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些政府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不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改进。

二、2015年工作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2015年的工作意义重大。随着省内“两圈两带”战略、汉江流域综合开发以及襄阳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入实施,枣阳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良机。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和襄阳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积极适应新常态,奋力追求新作为,狠抓改革创新,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2015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完成省、襄阳市政府下达的物价调控、节能减排、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土地管理等各项约束性指标,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稳步提升。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不懈抓转型促升级,以更壮的产业提升发展层级

坚持发展新型工业。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循环产业,引领工业转型发展。着力抓好玫瑰产业、生物医药、米糠油料、健康食品、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一批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打造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设立企业技改基金,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重点支持三杰集团生物质加工等25个、总投资35亿元的技改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抓好贤德公司、博大公司等“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提升特色园区建设管理水平。完善特色产业园规划,落实“五个一”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企业家协会、企业联合会、月调度座谈会等运行机制,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立体监测预警平台,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继续实施企业成长工程,落实企业成长奖励政策,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增加值增长14%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强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擦亮现代农业“金字招牌”。精心组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标准良田建设等项目,全力打造七方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继续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力争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9亿斤。有序发展优质桃、蔬菜、玫瑰、油用牡丹等特色种植。以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为重点,积极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巩固农产品加工先进县市地位,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突出抓好农产品(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园建设,力争引进1-2家投资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统筹推进《易旱地区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饮水、中型灌区改造、末级渠系、河道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

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依托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市,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扶持自有品牌,加快建设电商城,建立电子商务商业圈,打造区域性电商物流基地;抢抓高铁、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城市商圈、市场集聚区和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扎实推进百盟商贸物流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城市共同配送体系。鼓励农村物流发展,新建一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2-3个农贸市场;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创新适合县域特点的金融信贷产品,探索集体土地使用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规范民间融资行为,组建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着力打造“一城两花”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汉城、玫瑰海、玫瑰长廊、熊河风景区、凤鸣山等旅游景点建设,力争白水寺、白竹园寺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二)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以更实的举措发展实体经济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尽快适新常态和国家规范招商优惠政策的大环境,着手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营商政策,推动招商引资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拼政策”向“比服务”转变,扎实开展产业招商、驻点招商点题招商,不断提招商项目质量。重点围绕汽车零部件和农产品加工及其上下游产,引进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地位、有影响的大企业,力争引进单体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35个,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0亿元。积极推动中石化与枣化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实现枣化公司的顺利转迁。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坚持领导包保、项目首席服务人和项目秘书制度,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水平。重点推进钒氮合金二期、丹阳工业园、宏玛达汽车配件等86个在建项目,力争20个项目竣工投产;集中精力抓好联锐医疗用品、华电光伏发电、阳光电源风光互补发电等224个注册、签约项目的落地,确保开工率达到90%。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加大争资金争项目力度。继续保持抓大投资、搞大建设的定力,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扩大农业、水利、环保、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武西高铁枣阳段、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枣阳至潜江高速公路等国家、省重大投资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同时从枣阳的现实需求入手,精准对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大枣阳基础设施底盘。重点争取吴店镇污水处理厂、城区管网改扩建、城区水生态修复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医院建设等项目进入国家、省投资计划笼子,力争把枣阳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发范围。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对接,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持之以恒美城市靓乡村,以统筹的办法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城区扩容提质。坚持扩容和提质相统一,提升城区承载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一批涉及民生的专项规划编制。抓好市博物馆、城市印象馆布展工作。在搞好现有在建工程煞尾工作的同时,把城市建设的重点转向背街小巷、转向地下的排污设施、转向群众关注的其他焦点,集中精力再消灭一批泥巴路、黑灯巷和臭水沟。适时启动北外环线建设316国道枣阳西26公里一级路、刘升至兴隆10公里二级路改建。完成沙河景观带(光武桥至书院桥)啤酒文化广场建设,新建朝阳路节点等6个小游园,努力改善市民休闲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监督联动作用,实现城区各路口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和标牌标线“三个全覆盖”。继续开展城市市容环境大整治、领导包街、门前“三包”等活动。规范客运市场管理,严厉查处“黑车”,净化市场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努力创建国家智慧城市。

提升村镇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抓好兴隆省级重点中心镇和吴店、太平省级特色镇建设,办好兴隆省级“四化同步”试点和襄阳市级“美丽乡村”整镇推进试点,积极探索具有枣阳特色的小城镇协调发展之路。深入推进“绿满枣阳”行动,继续办好宜居村庄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植树造林2万亩、四旁植树200万株和26条骨干道路补植补种,绿化乡村道路80条,绿化自然村112个,努力建设一批房前有景、屋后有林、院中有果的绿色村庄。加快城市管理向小城镇延伸步伐,强化村镇规划管理,完成各镇(农场)总体规划编制。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网格化管理水平。大力整治农村环境,下决心推进农村规模养殖场的污染防治,力争启动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保护好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

(四)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创新,以更大的气魄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省、襄阳市统一部署,切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及时承接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事项以及日常管理中具有行政审批性质的其他事项编制我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探索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搞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行政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点燃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

全面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整合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探索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路径。抓好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政等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并做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整合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执法机构,建立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完成粮食企业改革。

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研究制定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倡导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

着力推进财税金融创新。建立完善有效的财政管理监督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财政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和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深入贯彻新《预算法》,提高预算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从严控制追加支出预算。加强政府存量债务的管理,不断深化投融资改革,完善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五)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以更大的力度增进人民福祉

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贯彻落实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拓宽渠道,力争全年新增各类创业主体2000个,新增城镇就业7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目标内。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施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全面推进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足额落实参保人员的各项社保待遇。积极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用市场的办法提供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

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城区及重点乡镇新建学校工作,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加快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和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市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进台网分离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确保成功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政策,提升全市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和项目建设进度,市一医院新院区“五一”前投入使用,力争中医院病房大楼完成主体工程;推进市镇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使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搞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扎实开展计划生育示范镇示范村建设,严格执行生育政策,严肃查处违法生育人员,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 

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探索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深化“平安枣阳”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解决“三无”小区管理真空问题。采取远程在线监控的办法,解决居住小区电梯使用维护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纠纷。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加大森林保护力度,严肃查处企业违法排污和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破坏生态的行为。继续抓好信访稳定工作,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各位代表,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2015年,市政府将继续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1、在城区新开通1-2条公交线路。

2、完成兴隆污水处理厂和吴店垃圾转运站建设。

3、再硬化、亮化20条背街小巷。

4、完成50公里撤并村道路建设和枣熊路21公里大修。

5、再兴建6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在全市30个易旱缺水的村清淤扩堰,为每个村修建一口当家堰。

6、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30所薄弱学校。

7、加大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力度,切实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

8、建成1个县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30个放心粮油连锁店,争取2000套农户科学储粮丰产仓。

9、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范围,进一步方便参保人员看病和报销。

10、建立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全力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制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开展部门办公会议学法活动。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公众参与机制和风险评估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覆盖面,探索建立政府智库。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快综合执法改革步伐,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健全行政纠错、行政赔偿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主动地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公众的社会监督和媒体的舆论监督,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贯彻落实《枣阳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做到“放”“管”结合。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加快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严格机构编制管理,认真清理违规“设庙”、违规进人、超编进人问题。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完善密切联系群众、持续解决“四风”问题的长效机制。坚持人民至上,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全面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纠风和专项治理,认真清理“吃空饷”问题,按要求推进公车改革,下大气力制止奢侈浪费,在政府过紧日子中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美丽富强新枣阳而努力奋斗!

 

 

 

 

 

本网文章多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