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导航 -网站首页魅力枣阳枣阳资讯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图说枣阳招商引资政务微博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枣阳 > 文化瑰宝 > 枣阳名人

刘道玉

作者:来源: 访问量:

u=904082266,3502672150&fm=23&gp=0.jpg

 

刘道玉(19331124日-),字叔嘉,笔名路石,湖北省枣阳市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等职务。

刘道玉任高教司司长期间,为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1年至1988年任武汉大学校长,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等,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生平

早年

刘道玉出生于湖北枣阳县蔡阳乡北大刘家坡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家中兄弟三人,排行老三。原名刘道雨,8岁入蔡阳私塾发蒙,先生将其改名为道玉,并冠字叔嘉。后就读于蔡阳铺中心小学、襄阳二中、襄阳联中、枣阳中学、襄阳高中。

初入武大与留学苏联

195310月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55年成为武汉大学脱产专门从事肃反的学生干部,1956年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肃反积极分子,1957年班上反右领导小组组长、四清工作团副团长,19588月毕业后留校任教,任助教。随后到北京在留苏预备部学习,并到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留学,留苏时是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因中苏关系恶化,19637月中断学习回国,未获得学位。

再入武大

回国后仍返武汉大学化学系任教,任讲师。19665月被任命为武汉大学副教务长,随即文革爆发,先后任校文革教育组组长、武汉教职工战斗兵团司令、北京大学文革联络组组长、工宣队任命的校教改组组长。19737月任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革后期任校党委副书记。

任职教育部

19775月借调北京,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司司长,1978年末患肺炎后病休。任职期间,住持多次高校工作会议,对全国高校的拨乱反正如恢复高考、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等起过重要作用。

重返武大,任职校长

19795月辞去高等教育司司长职务,仍回武汉大学,先后任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同时坚持化学研究,19828月及19855月先后被评为副教授及教授。

由于受到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大学三方保守势力的阻挠,1988210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但刘道玉却被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誉为“永远的校长”、“武汉大学的蔡元培”。

在此期间,还兼任的职务有:19835月-19939月任武汉市人民政府第一、第二届咨询委员会主任;19885月-19992月,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专家委员会主任;198810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刘道玉.jpg

教育创新

刘道玉卸职后,除继续从事化学研究外,主要研究教育。199438日,武汉路石教育改革基金会(后改称湖北省刘道玉教育基金会)成立,任理事长。并出任私立武汉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

研究成果

刘道玉除任职校长外,其主要研究成果在化学和教育理论两方面。

在化学方面,主要研究金属有机化学。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863”高技术和攀登计划项目等多项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部分获优秀论文奖。

在教育方面,从事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出版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智力·创造力》、《创业与人生设计》、《爱的学校》等10多部著作并在报刊上发表了150多篇文章。1983年撰写的《要重视大学生智力培养》获湖北省高等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获湖北省优秀社科图书三等奖;《教育经济学研究》获全国教育成果一等奖。《爱的学校》获武汉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200411月《学习月刊》第11期发表《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校长》。